·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西洋乐 > 话剧音乐剧 > 正文
中国音乐剧“先头部队”赴韩“取经”
2015-11-15 21:19:00 发表 | 来源:东方早报

  “第一年我兴致勃勃地从韩国来中国开始着手制作《妈妈咪呀!》。我对这个人才济济的人口大国信心满满,没想到连一台剧目的演员都凑不齐。”这是开启中国引进音乐剧本土化大幕《妈妈咪呀!》的韩方音乐剧制作人李性勋对华人音乐剧演员的最初印象;而在去年《妈妈咪呀!》第三季演出告一段落后,曾制作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的音乐剧制作公司亚洲联创也并没有将后续的大制作提上日程,转而进入“中小剧场时代”,总经理田元也说,市场是一个问题,更大的缺口在于人才。如果真的要做《剧院魅影》或《悲惨世界》这样深厚的音乐剧,中国的音乐剧演员仍有着不小的距离。

学员在韩国大型音乐剧培训中心Nam Musical学院学习声乐课程。

  今年上半年,原本号称要“迅速积累剧目”的亚洲联创在演出项目制作上没见任何动作,挑选了19位在之前《妈妈咪呀!》、《猫》、《寻找初恋》等剧中表现出色的签约演员赴韩国培训。接手这批号称“当今中国最好的音乐剧演员”的机构是韩国一家大型音乐剧培训中心Nam Musical学院。上月底中方学员完成了学院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为期6周的集训课程,从最初给校长南京邑留下“中国演员因为本国社会的成长环境,不是那么放得开”的印象,到最后汇报演出撒欢蹦跳,一个托举踹爆了天花板上的吊灯,学员们的热情在六周的集训中被最大限度地释放。而六周集训折射出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声乐拆着学

  BELT唱法受益多

  记者步入Nam Musical,学员正按不同班级分别学习不同的声乐课程。A组学员正在动情演唱《剧院魅影》的经典情歌选段“All I ask of you”,老师从发声方向到英文咬字发音事无巨细地一遍遍矫正重来,钢琴伴奏充满了戏剧化的强弱起伏带动学员的演唱情绪。“两段反复,虽然旋律和歌词是一样的,但是你们声音里的情绪要表现两个人从若即若离到互相靠近,最后要让人感受到幸福得不能再幸福!”

  而另一组学员则在感受更高难度的阿卡贝拉式的和声。四位男生和三位女生按照高低音区每人独立成为一声部,演唱动感十足的《Dream Girl》选段,段落对节奏和音准的要求都极高,虽然走音情形时有发生,直到最后一刻正式汇报也未能完全“幸免”,但对于原本缺乏系统训练的学员来说已经打开了一扇日后不断完善自己的窗户。

  过去三十年来,韩国对欧美发声方法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学习,又根据亚洲人的体质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并大批量地培养出优秀的音乐剧人才。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确成熟可行。

  此次韩国培训分声乐、舞蹈和表演三大板块,每一板块细分下属课程。声乐被分为音乐剧声乐、古典声乐和声乐技巧课;舞蹈则以芭蕾和爵士两大舞种分别训练演员的基本功和爆发力。采访中,几乎每位演员都认为此次培训中最为受用的是对声乐的重新认识。

  这里的声乐课主要教授百老汇十分主流的一种名为“BELT”的唱法,这种发声方式打通和融合真假声之间的界限,运用气息和技巧,将真声的音域扩展到一个相对的宽度,达到一种更为真实、生活化,并具有张力的戏剧效果的歌唱方式。“BELT”唱法脱胎于古典歌剧,在上世纪80年代《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等交叠古典声乐元素的音乐剧实践中逐渐形成,音乐剧天后依莲·佩姬,以及席琳·迪翁等唱将都是运用该唱法的好手。此次韩国培训的声乐老师,同时也是韩国音乐剧界的元老级人物裴奎彬表示,“我研究欧美人的发声方法,发现混声对音乐剧演唱极为重要,这些中国孩子刚来时混声的能力很薄弱,现在则进步了很多。”由于音乐剧表演的特殊性,同样的剧目一唱动辄上百场,有时一天之内要连唱下午、晚上两场,因此科学的发声方法是音乐剧演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而亚洲联创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国内接洽了不少选秀歌手,唱功了得,但一两场下来就到了极限,依然没办法进入这个行当。

  “在学校里只有笼统的声乐课,所有东西老师都一起教,我们也从没想过这些步骤分开来训练能够有这么明显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方法上的重新认知。”曾在中文版《妈妈咪呀!》中扮演女主角唐娜的陈沁告诉早报记者。

  国内专业教育:

  取长不补短

  曾多次到韩国考察韩国音乐剧产业的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说,她每次来都在观察“到底我们自己高校培养的音乐剧人才缺了什么”。而她也发现,“中国各个开设音乐剧专业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所长,培养出的学生也一样‘偏科’,比如音乐学院以唱歌为主,舞蹈学院更注重跳舞,戏剧学院毕业的表演更在行。”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刘艾也证实了田元的说法。刘艾参与过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的演出,并且由于出色的舞蹈功力和对肢体的悟性已经在《妈妈咪呀!》演出第二季开始担任全剧的中方舞蹈总监的职务,她还曾经是刘德华的舞蹈老师。“来韩国培训让我在工作两年之后再次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我们学员里学音乐剧的不少,大家私下也有交流,都觉得韩国这边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像在学校里那样一味发扬、利用你的长处。这边的老师虽然在最初先让你按擅长的套路演一两个角色,树立你的信心,但之后就不断地让你去面对你最不擅长、觉得自己绝对不可能完成的角色。”刘艾说自己在学校里的时候唱歌就是短板,但因为跳舞好,就一直被安排肢体戏份重的角色,也不断因此得到认可,舞蹈好也成为老师不再苛求她声乐水准的理由,渐渐地自己也开始逃避唱歌,“就是那种满足于守着自己的优点,‘取长不补短’的方式,大家交流下来还挺普遍的,到了这里才被逼着面对。”

  另一个让学员们感叹的区别是,韩国的培训老师基本都有实战经验,大多是从音乐剧剧场退居二线的演员。不过这一点对于中国的音乐学院无法强求,因为作为新兴事物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中国音乐剧还没有“退居二线”的实战家可供输送给院校。

  而这样的培训也终究只是短期行为,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并保持高水准的综合素质是这些演员回国后将面临的挑战。而学员王琼坦言,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虽然让自己受益匪浅,接受了新的理念,却还不足以是自己形成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肌肉记忆,无法运用自如。针对学员们“吃不饱”的问题,李性勋说,公司的能力毕竟有限,国家其实可以通过引进更有经验的教育人才,开办培训机构,那我们就不用花那么多钱把演员送这么远了。

  对接出问题

  人才去哪儿?

  “最大的不足是人才。”曾在韩国制作多部音乐剧,现任亚洲联创副总经理的李性勋感慨,“在首尔,每一个新筹备的音乐剧项目公开招募都能引来上千人应聘,而韩国40多所开设音乐剧专业的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能够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在前两年中国举行的音乐剧发展论坛上,上海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的音乐剧系教授们都曾痛心地表示毕业生改行严重,能够吸收容纳这些人才的市场太小。

  供给失调的原因究竟何在?事实上,《妈妈咪呀!》和《猫》的中文版在制作之初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报名人数也达800有余,虽然和两个国家的人口比例相比,是一番悬殊境地,但单场数量上并不比韩国的少多少。

  “中国不是没有条件优秀的演员,只是他们没有经过实战,没办法适应职业音乐剧演员的要求。” 李性勋说,“我知道艺术类的大学生在不断扩招,但对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好像到大学毕业就画上了句号,从学校毕业后一切都必须靠自己漫无目的地奋斗,而在韩国则还会继续出力让毕业生深造或者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在中国,能唱几场的人才不少,但市场未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日复一日唱下去的演员真不多,“职业化”是目前音乐剧演员遇到的最大问题。“所谓职业,就是能够在舞台上长时间地进行表演。”田元说。

  记者了解到,音乐剧演员在韩国甚至有着比影视剧演员更高的地位,“因为音乐剧演员要去演影视剧比较容易,但只有极具实力的影视演员或歌手才有可能担得起音乐剧高强度的演出。”韩国第一代音乐剧演员南京柱透露,在韩国,一线明星若出演音乐剧,酬劳每场以数万美元计,普通的音乐剧演员主演一场的酬劳也抵得上工薪阶层一个月的薪资。这显然是目前中国音乐剧演员无法企及的标准。而在人才输送方面,已经演了半辈子的南京柱表示,自己如今90%的演出依然靠竞选,韩国和百老汇在演员聘用机制上同样采用剧组公开招募,演员自由竞选的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储备库的活性。

  此外,还有面向儿童的培训课程,“在韩国,有很多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音乐剧明星,也有很多孩子从小有这样的愿望。”Nam Musical校长南京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