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场”新锐单元掀高潮 ——独角戏
2017-11-01 14:19:22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北京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场”新锐单元掀高潮
——“独角戏”歌剧《人声》:她是20世纪的“卡门”
 

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的红馆,北京国际音乐节呈现了由比利时透明歌剧院和安特尔普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制作、法国作曲家弗朗西斯·普朗克创作的独幕歌剧《人声》。继之前颇受好评的“浸没式歌剧”《小狐狸》之后,这也是本届音乐节上演的又一部新锐歌剧系列作品。

  一个女人独自在房间里接打了几通电话,并由此引发了关于生存与死亡、爱情与痛苦的对白和独白,这就是歌剧《人声》的主要情节。在剧中,女主角与“电话那头”的对话及自言自语逐渐勾勒出故事背景,而错打入的电话则戏剧性地迅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这部歌剧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演出从头至尾,整个舞台上仅有女高音一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独角戏”歌剧。

  《人声》是法国作曲家普朗克根据法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戏剧家和电影导演让·谷克多的同名戏剧原作改编,并于1958年完成的独幕歌剧。普朗克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谷克多原作中的“时间线”“电话信号问题”“曾经的快乐时光”等几个部分,但删减了许多涉及心理和社会的部分。作为歌剧版的《人声》,不但有着大胆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在音乐风格上也充分继承了法国乐派的特点。作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普朗克有着“德彪西继承者”的美誉。

  虽然在《人声》创作的同时代,各种现代派风格的音乐层出不穷,但普朗克在创作风格上仍然十分审慎,这使得歌剧《人声》的音乐充满了法国音乐中特有的诗意浪漫,婉转动人的咏叹调和鲜活的伴奏音乐将这部歌剧点缀得华丽十足。同时,在声乐创作上有着独到之处的普朗克也深谙女高音的演唱特点,在《人声》中,他充分挖掘了女高音的表现力,因此在最初问世之时,便有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部法语歌剧的地位堪称“20世纪的《卡门》”。

  此次北京国际音乐节呈现的《人声》由比利时透明歌剧院和安特尔普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制作,比利时著名戏剧、歌剧导演瓦尔特·范·鲁伊执导,新锐女高音歌唱家娜奥米·贝尔顿担任女主角。并且,这一版《人声》由比利时作曲家、钢琴家、打击乐演奏家杰罗昂·玛莱斯重新编排。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演出中,杰罗昂·玛莱斯亲自上阵,一人兼任钢琴及打击乐演奏,与女高音贝尔顿共同演绎一版与众不同的《人声》。

  导演瓦尔特·范·鲁伊表示,他在创作这一版本时除了女主角的卧室一幕外,还特别加入了咖啡馆的情节,从而使观众更加完善地了解舞台故事的全貌和剧中人物的内心告白。而灯光、投影等现代舞台技术的运用,也在视觉上营造出更加亲密的氛围,让观众感觉自己身处女主角的卧室,零距离感受眼前发生的故事。

  “音乐剧场”融时尚、先锋于一炉,是近两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备受瞩目的新锐单元,去年的“音乐剧场”奉上的音乐节特别委约作品——《逐》,由旅英青年导演邹爽和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根据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改编而成,颇富实验意味的《逐》不仅呈现了古典音乐的意境与韵味,更以独特的方式为古典艺术与街头文化的相遇、对话提供了戏剧性的空间,这也正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设立“音乐剧场”新锐单元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