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法国新总统学了整整10年钢琴!原来这么多国家领导人爱音乐
2017-05-10 09:13:04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法国总统大选落幕,39岁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当选,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60年历史里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的才艺多如繁星。他会弹钢琴、跳探戈,写诗歌,还客串出演过电影;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学了整整10年的钢琴!曾在竞争激烈的亚眠音乐学院钢琴比赛中获奖。
 
 

   国家领导人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讲,历来都是一个神秘的群体,高高在上、不近凡人。事实当然是国家领导人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喜好。从古到今,从中到西,概莫能外。

相对于中国领导人,国外政要玩起音乐来显然要疯得多——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那年,有包括“蓝领歌王”布鲁斯·斯普林史汀、新灵魂乐歌手约翰·传奇、嘻哈组合“黑眼豆豆”、舞曲天后“嘎嘎小姐”等诸多音乐人的鼎力相助。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甚至是专业的萨克斯演奏乐手,还特别爱听摇滚乐。

美国民主党 克林顿、奥巴马都是摇滚乐铁粉

克林顿如果没有最终成为美国总统,或者说他没有走上从政的道路,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萨克斯演奏乐手,穿梭于美国各大的爵士酒巴,甚至走上街头。听他缓缓吹奏起查特·贝克的经典名曲《My Funny Valentine》,此情此景,是不是恍如隔世?!
 

事实上,成为一名音乐家,也确实是克林顿从小的梦想。一直到高中时期作为全国学生代表赴白宫和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见面,才改变了克林顿的专向。而在1992年总统选举的民意测试时,这位职业的萨克斯演奏家,也因为戴上墨镜并在脱口秀节目《Arsenio Hall Show》的现场,演奏了一曲“猫王”的经典《伤心旅店》,从而间接让他的支持率得到攀升。其结果,就是换来了此后八年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期。



比尔·克林顿演奏萨克斯高手      美国前总统

爵士乐也是克林顿这位美国前总统最爱的一种音乐类型。尤其是横跨爵士乐几个时代,被称为“变色龙”的Miles Davis,更是他的大爱。除此之外,“新金属”乐队的代表“红辣椒”这样的摇滚乐队,同样亦是克林顿的菜。尽管曾经贵为美国最有权力的人,但克林顿的爱好,却和他同龄的美国人有着近似的轨迹。且更多元、有品,非常具有专业的鉴赏水准。而在他执政时期,克林顿还曾经在白宫,开辟了音乐室,作为政治生活之余的放松与调剂。

在音乐品位上,奥巴马是一个典型的美国60后。而他参选美国总统那年,也有包括“蓝领歌王”布鲁斯·斯普林史汀、新灵魂乐歌手约翰·传奇、嘻哈组合“黑眼豆豆”、舞曲天后“嘎嘎小姐”等诸多音乐人的鼎力相助,从歌手阵营的音乐风格上来讲,亦是相当的民主党。
 

\

奥巴马喜爱鲍勃·迪伦

奥巴马酷爱的音乐类型,从摇滚、蓝调到嘻哈、说唱,几乎囊括了七十年代美国主流音乐市场所有潮流的音乐类型。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史蒂夫·旺德等歌手和乐队,都是他钟爱的音乐人。其中,和他拥有同一肤色的盲人歌手史蒂夫·旺德,更被奥巴马称为自己最爱的偶像。

多元化,既是美国近半个世纪流行音乐的发展主流,其实也是奥巴马的一种执政理念。是音乐,让美国这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下,消除了许多的隔阂。而作为美国当今最有权利的领导者,奥巴马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将音乐的融合与多元化,移植到政治中去。

美国共和党 保守地热爱乡村音乐

如果以音乐类型来区分美国两大参选政党,那么共和党的标志,显然就是乡村音乐。

和民主党候选人总是会得到摇滚音乐人的支持类似,共和党候选人也总是会得到一些乡村音乐人的鼎力相助。比如上世纪80年代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邀请了乡村歌手维利·米尔森为其助阵。而这样的组合,也让小布什从中找到了灵感,并在自己竞选总统时,依样画瓢,选择乡村组合Brooks & Dunn的作品作为自己的竞选歌曲。

事实上,音乐类型在美国,并不仅仅只是代表了艺术品位,甚至也代表了一种政治和生活主张。像以“保持美国的历史传统,重视家庭团聚、和睦与亲情”为主要内容的乡村音乐,事实上就恰恰与“社会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之政治主张不谋而合。甚至,还因此让每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分为红州和蓝州两大版块。而区分两者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一州乡村音乐电台的多少,如果乡村音乐电台占有很高比例的,那就一定是红州,反之则为蓝州。而共和党候选人想要在竞选中占领有利的位置,红州则是他必须攻克的目标。

从音乐品位的传统,到政治上的保守,在另一个角度来讲,小布什也算是传统文化的悍卫者。

欧洲派 贝卢斯科尼爱足球也爱音乐

贝卢斯科尼有三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前意大利总理、AC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以及情歌手。
 

早在2003年,贝卢斯科尼就和吉他歌手马亚诺·阿皮切拉合作出版过专辑《和着歌声更美好》专辑。此时的他,正贵为意大利总理,也已经是六十过半的年龄。而2010年,他更是再度和阿皮切拉合作,推出了由自己亲自填词作品的情歌专辑,名字也就叫《情歌》。其中像《这就是爱》、《如果我失去你》,以及《和我在一起》等作品,单单就歌名,就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73岁的前国家政要老人之手。结合一直与贝卢斯科尼相伴始终的性丑闻事件,在这位文、体、政三位一体的老人身上,还真是很难区分风流、乱性和浪漫。

东南亚区域 印尼总统苏西洛走到哪写到哪

今年国庆期间,习近平走访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站。而印度尼西业的现任总统苏西洛,也是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政治家。

虽然是出身于军人家庭,而在求学和就职的背景中,也缺少和音乐的联系。但精通吉他、钢琴和风琴的苏西洛,却拥有其他政治家不太多见的音乐天赋,而且把这种天赋体现在了创作中。除了歌以载道,通过创作歌曲抒发爱国之情,并引导全印尼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之外。苏西洛还非常懂得利用创作歌曲,来完成他的政治使命。比如在2011年的APEC夏威夷峰会上,苏西洛就在发言前以一首自己创作的环保歌曲作为开场曲。而此情此景,在2007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也曾经出现过。

除此之外,苏西洛还曾经亲自弹奏吉他为普京庆生,让政治家之间的交情,因为音乐而变得更生动。而他在浏览广西的漓江后,也同样身有感触的创作了《宁静》这首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印关系的发展,有了一种更感性和文艺的基调。

向来暧昧的音乐与政治

 “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民谣歌手周云蓬[微博]如是说。音乐如同话语,是一个人自我言说的方式,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教化与规训之功能。自古以来,音乐与政治的界限一直趋于暧昧。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国古代帝王诸侯亦十分懂得“以礼治国,以乐治心”这一道理,将礼、乐、刑、政作为治国的四种工具——“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而西方人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已认识到音乐对于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便成为一种规训与教化人民的工具。因此,音乐之于政治和政治家,其意义趋于复杂——一种无功利性的审美心理与极端化的工具理性交替出现,使音乐一直穿行在权力的森林中,却从未被它牢牢绑架。


 让我们再看看各国领导人中那些多才多艺的瞬间。。。






 
 
普京
俄罗斯第2、4任总统
 
 
 
 曾担任俄罗斯总理、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的普京,是众所周知的音乐爱好者。普京曾在慈善晚会上用钢琴弹唱了英文歌曲蓝莓山(Blueberry Hill),在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音乐会上,普京也与女歌手共同高歌。
 
 去年一首名为《像普京一样强硬》(Go Hard Like Vladimir Putin)的歌曲在西方走红,被广大听众热捧。还有一首歌的名字就叫《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看来,这位多才多艺的总统不仅会开战机、驾赛车、练柔道和跆拳道、当木匠、精通德语和英语,还会弹琴会唱歌,真是全能型人才!
 
 

希思
英国前首相
 
 
 
 希思牛津大学毕业,曾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和牛津大学学生俱乐部主席。他是一位音乐天才,曾在第一段学期获得书院的音乐奖学金。希思特别钟爱于古典音乐,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将一台施坦威三角钢琴搬到首相府唐宁街10号。
 
 另外,他又常为自己选区的周年诗歌音乐会担任指挥。卸任后,他把精力投入于音乐,当了钢琴家和指挥家,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巡演,跟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希思曾写有三本与政治无关的书,主题分别是航海、音乐和旅游。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胡锦涛与歌唱家合唱版成经典
 
 可能提起领导人喜欢的歌曲,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这一首。
 2006年11月1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联欢会上,胡锦涛与吴雁泽等四位歌唱家一同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是继2005年联欢会上与杨洪基合唱《我骑着马儿上北京》后,胡锦涛的第二次登台演唱。
 据媒体披露,其实当晚胡锦涛还唱了一首歌,第一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结束后,主持人姜昆问大家,总书记唱得好不好?下面齐声回答,唱得好!姜昆又问,请总书记再来一个要不要?要!代表异常兴奋!姜昆又向四位歌唱家说,你们能不能小声点,平日里听你们的歌太多,今天晚上我们要听总书记的歌声。全场大笑,连胡锦涛也忍俊不禁,接着就有了这首经典的胡锦涛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原本是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中的音乐,后来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1957年,这首歌经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从而又成为了一首中文经典歌曲。
 

 

李岚清
前国务院副总理
 
 李岚清爱音乐、爱生活,他认为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有益于健康,他每天都要弹钢琴,或者听曲唱歌,有时甚至午睡也要听着轻音乐。李岚清作为音乐爱好者,著有《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从2005年开始,已经退休的李岚清在各个高校演讲,被称为“音乐爱好者之星”、音乐“发烧友”。他在浙江大学开讲座时,自称“热爱教育事业的公民”和“一位音乐爱好者”,他还寄语众学子“一个现代大学生,如果连肖邦都不知道,同样不能算高素质的大学生。”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带领北京申奥代表团赴莫斯科,之后与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见了面。经过打听,李岚清得知卢日科夫爱好音乐。于是在宴请时,李岚清便和他一起用俄文唱了四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他说我们俩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位能唱完整四段的人。当晚气氛非常好,于是我就趁机提出,希望他支持中国‘申奥’,特别是要防止反华分子出来搞破坏,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四年后,退休的李岚清在大学进行关于音乐的讲座时透露了这段故事,说自己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攻”下了莫斯科市长。

 
《李岚清音乐笔谈》
 
 这是一本音乐普及读物,也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交响诗般的著作。全书仿佛是一首如歌的行板,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陈述50位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的历史。尤为可贵的是,李岚清同志从非专业音乐工
。。。
 李岚清同志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一直以健身、健脑、读书、写作自勉自励,在出版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之后,又接连出版了两部音乐论著《李岚清音乐笔谈》和《音乐·艺术·人生》,引起了各界、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强烈反响。 
专家学者们一致高度赞同李岚清同志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观点,对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看法,给予高度的评价。
  随着《李岚清音乐笔谈》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很多读者希望与李岚清同志就进行对话和交流,教育部门、高校及众多专家学者特别是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李岚清同志能亲自到学校来作有关音乐艺术教育的讲座。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特别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在各高校的强烈要求下,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李岚清同志从2004年12月起,以清华大学为开端,踏上了“音乐·艺术·人生”系列讲座的征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岚清同志不辞辛劳,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高校作了40余场讲座,现场听讲的师生近10万人,遍及几百所高校。之后,李岚清同志又在讲座的基础上,对讲稿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了丰富和补充,并对各校师生提出的数百个问题分类择要作答,汇编成册,出版了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音乐·艺术·人生》。
  在此,摘发李岚清同志与高校师生的部分问答,以飨读者。
  ——编者


 
  李岚清:退休后的生活,对我来说,其实就是换了一张日程表,除了内容不一样,时间的安排仍然是非常紧凑和充实的。简单地说,就是八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作。我认为,对于我们退休的老人来说,保持身心健康最为重要。人的一生,在职时不论职位高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为党的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勤勤恳恳地工作;退休后,要积极、健康地生活,健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寿而康是享受,寿而不康是难受。一个人退休后如果生活在病痛之中,那不仅会使自己痛苦,给家人和亲友增加负担,更会给社会增加负担和麻烦。就我个人而言,多活几岁少活几岁并无所谓,但一定要活得身心健康。为此我还专门篆刻了一方“寿而康”的印章。我常开玩笑说,身心健康可以“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在写作《音乐笔谈》的过程中,我对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于全面素质教育,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今天,我就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和大家谈谈我的感受、思考和认识。
  问:您的讲座题目是“音乐·艺术·人生”,音乐是艺术的一种,为什么把两者并列起来,对此您是怎么考虑的?
  答: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种类。的确,我主要谈的是音乐艺术。但我这里所说的艺术,还包括领导的艺术、思维的艺术和工作的艺术,而不仅仅是音乐艺术。
  问:我想知道,您如果没有选择从政这条道路,是否会走上一条艺术之路?为什么您没有选择做一名音乐家而是选择了成为一名政治家?
  答:爱好音乐和成为音乐家不是一回事。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成为有造诣的音乐家或艺术家,要有四个条件:天赋、勤奋、环境、机遇。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我没有成为音乐家,大概首先是因为我缺乏天赋吧。至于说到政治家,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说到我的职业方向,倒是有过几次可能的选择,如医生、团干部、军人、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但没有音乐这一行。情况是这样的:我曾学过医,后因病退学没有完成学业。病愈后我进入高中学习。那时国家尚未解放,我在党领导下参与了进步学习运动的组织工作。高中即将毕业时,我的家乡——江苏镇江地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找我谈话说,组织上对我毕业后的安排有两个考虑:一是参与筹组当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地委;二是考大学,因为新中国建立后需要大批建设人才。当时我选择了后者,地委组织部的同志也很支持我的选择。就这样,我失去了当专职团干部的可能。1950年,我还在复旦大学学习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我响应号召报名参军,但组织上因学生工作的需要,要我留校。我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而没有成为军人。在我大学毕业时,学校原本让我留校当助教。虽然我更想去参加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然而经过学校说服,我还是表示同意学校的安排。但正在此时,教育部发来通知,决定我们这届毕业生必须全部参加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不得留校。为此,我很兴奋。组织上要我带领1200多名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到东北地区,参加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建设,这决定了我的职业方向。从1952年起,我先后参加了“一汽”、“二汽”的建设和企业管理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又担任了筹建“三汽”的领导工作……此后,从参与或主持项目的对外谈判工作,到后来做政府的对外经贸工作等,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只想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过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
  问:您能再谈谈音乐等艺术对于您的成长、修养有什么作用吗?
  答: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人,除了必要的物质生活,还需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更是如此。我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不是只要专业知识,能考高分就可以了,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否则,书呆子一个,怎么求职谋生啊!
  音乐之所以对我产生影响,虽然有一些家庭的因素,但也是时代氛围所致。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好像爱好音乐的人不少。记得我高中的同学中就有人会弹吉他,还有一位后来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小号吹得特别好。至于爱唱歌、爱文学的同学就更多了。我也很喜爱文学,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在少年时代就读过的。高中时,我就看外国名著了,主要是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某部小说、屠格涅夫的某篇散文、普希金的某首诗。如果你没看过这些名篇佳作,就没有办法和同学交流了。由此可见,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风气。全社会都要认同这一点:一个人在有专门学问的同时,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问:您的《音乐笔谈》中收录了您于1999年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能谈谈作品的创作过程吗?
  答:我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想法,要为教师写一首歌,但由于公务繁忙,一直没有实现。1999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谱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原来的名字叫《园丁之歌》,但后来我担心这个歌名可能已经被别人用过,便将它改为《蓓蕾之歌》。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为了推广艺术歌曲,在会议举行的音乐会上,中国歌剧院的同志们演唱了这首歌曲。当时我要求他们保密,没有公开我这个作者的名字。到了写《教育访谈录》的时候,我谈到我写过这首歌,于是同志们都让我公开这件事。当然,这首歌谈不上什么水平,但表达了我对教师的尊重。
  我写这首歌曲有一个指导思想:简短易唱。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俄罗斯民歌那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大都有个特点——歌词有诗意,旋律优美而简短易唱。我国历来也有这种现象:鸿篇巨制只能表演,短小的歌曲才能普及。
  问:听说您钢琴弹得非常好,您是什么时候学的,怎样学的?
  答:我爱好音乐,但从来没有正规地学习过音乐。过去有人听说过或见过我弹钢琴,便说我会弹钢琴,这是他们对我的过誉之辞。我一再声明,我喜欢弹琴,但不会弹琴。这并不是我故作谦虚,而是因为我的确没有专门跟音乐老师学过弹钢琴。我在讲座中已经谈到,在我的少年时代,我的舅父有一架旧钢琴,我曾请他教我,可是他只教我练指法,还规定:未经他同意决不允许弹乐曲。我按照他的要求练了一段时间后,实在感到枯燥无味,就趁他不在时偷偷弹起曲子来。有一次我在偷偷练习弹奏曲子时正好被他听到,他非常生气,说了一声“孺子不可教也”,从此我的“钢琴课”也就终结了。于是,我便开始了“乱弹琴”的阶段。不过,那段时间我能经常听到舅父弹各种乐曲,这些乐曲都非常好听,以至于有些乐曲的旋律我都能背下来。此后,从上大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都没有机会再接触钢琴。
  1983年年初,我调到天津工作。我发现在我住所旁边的干部俱乐部里有一架三角钢琴,闲置在那里没有人弹。见到久违的钢琴,我很高兴,假日里就抽空去“乱弹琴”,自得其乐。我一直有个愿望:一旦经济条件许可,我首先要买一架钢琴。由于我国钢琴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经济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后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十几年前,由于钢琴还很不普及,所以听过我弹琴的非音乐工作者,就说我会弹琴。现在情况已大不一样了,只要学过几年琴的人,都能证明我说的是实话——“李岚清爱弹琴,但不会弹琴”。
  摘自李岚清著《音乐·艺术·人生》
 
 
 
朱镕基
前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自幼与京剧结缘。幼年被喜欢京剧的伯父收养,耳濡目染后成为“小戏迷”。考入长沙一中后,教师中的京剧爱好者对他进行培养后技艺增进,曾在长沙一中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
 
 有媒体报道,在学校寄宿时有个室友学会了两句《击鼓骂曹》,就去找朱镕基伴奏,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合上调,恼得朱镕基调侃挖苦,“我这真是对牛弹琴啊!”朱镕基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退休生活:“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京剧,我现在不单是唱戏,而且还拉京胡,经过勤学苦练、名师指教,我现在拉胡琴的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倍。”


   李瑞环  潜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

与一些领导人喜欢唱京剧不同,李瑞环则潜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从上世纪80年代任天津市长开始,他就常在工作之余修订、改编剧本。

   与一些领导人喜欢唱京剧不同,李瑞环则潜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从上世纪80年代任天津市长开始,他就常在工作之余修订、改编剧本。

   据媒体报道,他对《韩玉娘》的整体布局、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均进行了改编,被评价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为传统京剧的改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早在1985年,李瑞环提出推进《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试图通过音配像复原、重现前辈名家的舞台形象,抢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李瑞环1984年到2009年间关于京剧工作的讲话汇编而成的《李瑞环谈京剧艺术》于2012年出版。



 
 
 还有这些领导人也会弹琴哦!
 
 
布什
美国前总统
 
 
 


查韦斯
委内瑞拉总统
 
 
赖斯
美国前国务卿
 
 
 
 提到赖斯,人们最先想到的大多是她作为美国前国务卿的政坛女强人形象,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却不被人们所熟知。15岁时就与丹佛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并一举拿下全美少年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马英九
国民党主席
 
 马英九在为蓝营拉票时,带领群众高唱《团结就是力量》。马英九很喜欢唱歌,而且唱得很棒。这次马英九唱的《团结就是力量》在台湾地区政要中很受欢迎。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时,马英九曾与连战、吴敦义高唱此歌;洪秀柱成为“大选”提名者时,朱立伦也曾与其拉手唱这首歌。
 
 当然,这首《团结就是力量》并不是咱们唱的那个“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据媒体报道,这是根据美国歌曲《永远团结》(Solidarity Forever)改编填词的一首歌,歌词只有四句,前三句都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大陆的领导人也很喜欢大陆版《团结就是力量》。除了这首歌外,还有许多歌曲都受到领导人的欢迎,而且领导人的演唱实力也真得很赞。

 
 
 
 
佩雷斯
危地马拉总统
 
 
 
布莱尔
英国前首相
 
 
 
巴切莱特
智利总统
 
 
 并不是说,学了音乐就一定能当上领导人。而是优秀的领导人都具备的气质,就是艺术气质。学音乐能赋予人独立性和创造性。音乐的旋律,节奏,强弱,快慢,丝毫不能差。遇上速度快的旋律,必须有敏捷的大脑和双手。每天要独立接受新的乐曲,新的表现形式,要独立克服新的困难。由于自身条件不一定完美无缺,要创造适合自身条件的练琴学乐方法。学音乐让人坚韧顽强。从孩提一路过来,学音乐要克服数不尽的困难,跨越数不尽的台阶。这个过程是坚强性格的最大磨练。



古代篇

组乐队玩音乐,古代皇帝常干这事

浩浩荡荡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史里,热爱音乐的帝王级发烧友可谓不在少数。从周穆王到康熙大帝,爱好音乐的皇帝们或者自学乐器,或者自组乐队,或者自创词曲,玩的就两个字:专业。



周穆王姬满 最早的音乐文化交流使者

这位名叫姬满的穆天子在我国古代人民眼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其最牛逼的事迹莫过于《穆天子传》中所记载的周穆王令造父驾“八骏之乘”,过昆仑,越天山,至西王母之邦,并在瑶池受到西王母盛情款待的故事了。西王母最早在《山海经》中乃“豹尾虎齿”级的仙人形象,身边有三只青鸟;后被道教始祖葛洪先生演化为“元始天王的女儿”,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王母娘娘。

而穆天子姬满不仅兴盛周乐,更对音乐文化的对外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广作用。他时常率众人一同四处游历,每到一地动不动就“奏乐三日”、“乃奏广乐”。更有史料记载他曾组织庞大的乐队在阿富汗境内和与里海相连的黑湖边上举行过盛大的音乐会,后又在漯国为祭奠他死去的白鹿而再次举行演奏会;在回国的途中,更将一名名叫偃师的外国艺人带回国。偃师擅长制造,曾制成一名会歌舞的人偶献给周穆王。
 

魏武帝曹操 史上最著名流行歌曲发烧友

魏武帝曹操与曹丕、曹植三父子都是古代标准的文艺青年,写诗填词无所不能,更酷爱音乐到了痴迷程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载:“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旦达夕。”他还网罗了不少音乐人才,如蔡琰、阮瑀、祢衡等。

而曹操喜欢的音乐形式并非黄钟大吕式的宫廷雅乐(如《广陵散》),而是经典流行音乐,即史称“郑卫之声”的俗乐之骨灰级发烧友。当然,此种流行音乐在当时被人赐雅号以“清商乐舞”,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官方组建的清商乐队,就是曹操的铜雀台上那支由女性伎人组成的乐队。曹操不仅喜好清商,还常常为自己喜爱的曲调填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俗乐歌辞之人。他儿子曹丕即位后更是设立清商署,搜罗乐师、美女,促进了流行歌坛的全面发展。
 



唐玄宗李隆基 十项全能音乐人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以其“开元盛世”及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闻名,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帝王级音乐制作人、歌手、词曲作家、器乐大师、戏曲大师兼舞蹈家。他六岁即能作歌舞,十五岁时曾男扮女装,为奶奶武则天表演乐舞《长命女》。长大后更是精通多种乐器,如琵琶、横笛等,连上朝之时都要在衣服里藏一只玉笛,“时以手上下寻之”。他对打击乐,尤其是羯鼓的演奏技巧更是高超。他还在长安设立了梨园和教坊,自己亲自担任校长,训练一支由300名乐工组成的乐队,亲自传授丝竹之戏,于是被旧时戏班奉为祖师爷。

作为全能型音乐人,李隆基擅长作曲,且才思敏捷,《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又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许多著名乐曲如《霓裳羽衣舞》《紫云回》《小破阵乐》《光圣乐》《凌波仙》《春光好》《秋风高》《雨霖铃》等,均出自唐玄宗之手。他更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调整原九部乐和十部乐为坐、立部伎等,使得盛唐音乐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巅峰。



康熙帝玄烨 最潮的西洋乐爱好者

一个穿着古装的皇帝在宫廷里弹钢琴、听交响乐,还不时跟乐师谈论“Do Re Me”……你确定这不是穿越剧的场景?可我国史上最牛逼的潮人——康熙大帝就做到了。康熙帝向来的行动宗旨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跟前来传教的“外教”们学习代数、几何和天文知识,更是令南怀仁、徐日昇等传教士为其讲解西洋乐理及乐器演奏技巧。清代康乾两朝所编的《律吕正义》就是我国最早记载了欧洲乐理知识的音乐典籍。

康熙皇帝弹钢琴的情景亦有史可考。清人高士奇就曾被康熙帝邀请到自己的畅春园内游玩,他据此所写的《蓬山密记》中有描述:康熙帝“说及律吕, 如何探讨, 颇得其姿”, 随即自己又被领到渊鉴斋内,见有“内造西洋铁丝琴, 弦一百廿根”。这架“铁丝琴”就相当于“古钢琴” (后来的钢琴是在约770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根据古钢琴改制而成)。当日康熙似乎龙颜大悦,于是在“铁丝琴”上“亲抚《普唵咒》一曲”。


------本文由中国音乐网 www.chnmusic.cn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