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不爱浊音谱国曲——记小提琴演奏家郭燕妮原创系列大型国学音乐创作
2021-08-16 15:44: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一音谱国曲,一乐奏华章”这可能就是近年来郭燕妮寻求大型原创民族史诗音乐和灵性音乐的动力之源。

中国当代著名小提琴艺术家、青年作曲家、瑶台天籁远古创作琴音者郭燕妮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华民族音乐如何“不忘初心”彰显民族史诗和灵性音乐,以“无国度语言”的音乐表达“国家音乐”?让世界通过中国史诗音乐、灵性音乐和具有音乐思想及艺术画面感的音乐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国家音乐”?郭燕妮首先从云南几个独有民族史诗着手挖掘、整理和“发现”民族音乐基本要素;然后在这些原创音乐里“提炼”出“国学音乐”(注:“国学音乐”概念提出由郭燕妮、释明勇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世界最早的古乐谱(竹简)发源于东方华夏的夏朝,成熟于周秦时期,华夏先民首先是以“文字记谱”及后来“五音”作为古乐记谱,因有了中国活字“印刷术”才有了后来各种记谱出现,包括简谱、五线谱……那么,华夏先民们是怎样拥有如此“音乐智慧”?思想于此,郭燕妮是无比兴奋,她认为中国的国学应该是包括中国“音乐国学”以及“音乐哲学思想”,这些“国学音乐”融入了道、儒、释和诸子百家思想甚至是中国的古典歌词诗赋。

人类生存离不开声音。如果世界没有了声音,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时间长河里?将用什么来诠释这样的沉寂?有了声音,人类智者发现了声音波长“道法自然”和弦规律,将此记录整理,从而有了“乐”的出现,“音乐”从此喜降人间。人们用文字传达思想、记录历史、编纂故事,而音乐却能勾勒出一个更为完整的人类精神世界,将一幕幕生动画面以“音乐”形式篆刻到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层次多元、溢彩非凡的和弦与音律的声音世界。

郭燕妮创作了以云南民族史诗独有少数民族的大型系列音乐作品:云南蒙古族喀卓人史诗音乐《云上喀卓》、大型史诗音乐《七渡:郑和下西洋》、大型民族史诗音乐《海岛归曲》、大型云南彝族史诗音乐《彝火传奇》、大型茶马古道史诗音乐《梦回茶马》、大型神话史诗音乐《风从东方来》、《极》(又名《瑶池-天籁飘曲》)、音乐散文诗《行走的记忆》、梵呗新音乐《圣地光明》、以及正在创作的灵性冥想养生音乐《云语:能量冥想》和云南近代历史发展的《大国强音:100年云南》。

在郭燕妮的系列原创音乐创作中,无论是大型民族史诗音乐,还是灵性养生音乐以及云南100年发展历史音乐,这些音乐创作、演奏都是以小提琴为主题,民族乐器为背景的融合,充分展现“国学音乐”在音乐作品里的主体思想。她的这些音乐创作灵感、音乐创作冥想同时源于历史的挖掘、整理、发现,在她创作的史诗音乐作曲基础上,加以“二度创作”完成。郭燕妮常在冥想中“看”到了各种美丽无比的奇异影像,那是在人世间从来没有见过的千奇百怪如影如幻场面、民族史诗画面感。也许正是这些“看见”的“画面”给了她强烈的创作欲望,赋予她非凡的音乐艺术创作天赋与“看见”音乐的魅力,郭燕妮“看见”的画面清晰如故;那些美丽无比的奇异影像十分鲜明地一直在她脑海里浮现。于是,她便把它们写下来,告诉世人感官所能察觉之外的“另一个精神意识音乐世界”。而那些飘渺的音律在风过即逝刹那,以她女性独有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智慧捕捉到一种灵感、一种声音、一段音符和感受大自然,通过冥想感知来自山川、古道、河水遗留下的声音,那些穿越天地空朦的瞬间,那些自然而然的心灵感受融合一气呵成,奏响了天宇之间心灵之旅的音乐世界。

郭燕妮创作的音乐作品充满着灵性,女性的柔美旋律中蕴含着喷薄而出的民族生命力,听众往往在她演奏中感悟到厚重历史的瞬间爆发。这些音乐真实记录下了历史更为完整的感知画面。于是,郭燕妮便开始陆续找到相关专家和书籍,了解关于音乐创作背景,及云南民族史诗历史。她不断穿梭于普洱、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玉溪等地进行实考并着手创作。多年来,郭燕妮一直从事音乐创作,虽然过程非常艰辛困难,作为一名音乐艺术家、小提琴演奏家的她坚信,这是她与生俱来的音乐使命。她要用音乐方式,把千年来云南各民族精神记录下来,让这种大无畏“国学音乐”的精神得以传承。

郭燕妮是一位不爱浊音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在她原创系列音乐作品里,她从来都不会“创作”那些沉醉不知归路的“音乐”、俗不可耐的歌曲,因为她深知“浊音”是一种负能量,只能带给人们萎靡不振的“精神腐蚀”,她要让爱音乐的人们在她的音乐里,感受华夏民族不屈不挠的那种冒险、勤勉、宽容、激情、奉献、向善、爱国、包容、礼仪之邦,这些正能量人文精神和音乐思想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史诗音乐故事回荡在人们的精神生命中,生生不息。

(文:男人眼睛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