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中国青少年“自新大陆”的音乐收获
2017-07-30 17:26:29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网

        7月26日晚,由中国青少年组成的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继上周六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后,本周在北京音乐厅完成了国内“首秀”,他们在西雅图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路多维克·莫洛执棒下,带来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富有朝气蓬勃的演绎。
        当晚音乐会的选曲尤为称道,既包含经典著作和当代音乐,又与中美音乐“元素”无比贴切。上半场开场演出的周龙《鼓韵》是表现中国文化的音乐作品,结合西方和声与器乐诠释中国鼓乐。打击乐手使用的风鼓、铜锣、木鱼、罄,都是中国独有的乐器。这部管弦乐作品需要强有力的节奏把控,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在音乐会伊始便展现组织有序和无穷的能量,打破了乐迷对于临时组建乐团凌乱的刻板印象。
之后,他们与范·克莱本钢琴比赛金奖、俄罗斯女钢琴家奥尔加·科恩合作,带来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当第一乐章奏响,辉煌的引子腾空而起,随着乐曲的展开,钢琴家和乐团通过音乐慢慢打开观众的耳朵和心灵。全曲最后在科恩华丽的技术,指挥家莫洛精准的手势以及乐团全情投入的演奏下令观者无比舒服。想到这部作品1875年10月在美国公演后才大受欢迎进而推广到世界,不知组织者是否在选曲上考虑到这部作品的“美国元素”。

下半场作曲家德沃夏克深受美国印第安文化,融合美国民俗音乐和捷克民谣所创作《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全场音乐会的点睛之作,这支刚刚组建的青少年乐团在这部交响曲中焕发强大能量。如果说上半场乐团的演奏还略显拘谨,那么在下半场年轻人完全松弛了下来,与指挥家莫洛配合愈发默契,弦乐与管乐声部完美融合,感人至深。虽然在二、三乐章某些管乐独奏部分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乐团声响整齐划一,高潮段落宏伟嘹亮,声响倾满整个音乐厅。莫洛的音乐处理与诠释突出强弱对比,有着很强的美国乐团演奏风格,乐团富有朝气的“新大陆”给观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聆听经历。之后,乐团还返场精彩演出了叶小钢创作的《广东组曲》第四乐章《旱天雷》。

        本次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并非政府筹建的乐团,而是来自民间的选拔。NYO,即全国青少年交响乐团是世界各地音乐机构或爱好者自发为全球青少年人组办的民间交响乐团,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支。而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也深受美国青少年交响乐团(NYO-USA)的积极推动者卡内基音乐厅的启发,并与之合作。在本次公演前,乐团不仅接受知名音乐导师的指导,还与美国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成员们交流、排练,切磋演奏技艺。巡演指挥家路多维克·莫洛并非指挥界的当红大碗,但他朴实的指挥风格与训练乐团的丰富经验对于青少年乐手的提升弥足珍贵。

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西蒙·拉特爵士在委内瑞拉卡拉卡斯一场音乐会后所说:“此地所发生的事情是个奇迹!”拉特所谈的并非是柏林爱乐乐团的一场演出,而是由378名儿童,年龄在6岁到12岁之间所组成的“委内瑞拉国家儿童管弦乐团”演奏马勒的交响曲,一支儿童乐团能够得到拉特大师的教导和赞誉的确不易,而委内瑞拉的音乐教育体系更是提供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国外,青年音乐学生在夏令营形式展开演出已成常态,由香港发起的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和日本建立的太平洋音乐节管弦乐团都以夏季集训的方式进行,他们也曾到访北京巡演。相信在中国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以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模式培育更多的青年交响乐团对中国无论通识教育或音乐教育都有正面意义,古典音乐作品所崇尚和传递的团结、协作、友谊、和平,将是带给年轻一代宝贵的养分。 

 

文:鲁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