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论曲谱 > 音乐评论 > 正文
龚一:古琴娱已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2017-06-11 14:34:31 发表 | 来源:乐斋庄风子博客
 

  龚一先生9月17日在北大讲座,讲座主题是‘古琴曲的正确演绎’。当天犯懒,没去!后来从一位琴友那里看到了视频,大略记述一下。【注:2011年】

  1,古琴娱已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龚一先生认为琴若自己一个人弹便算了,倘若弹给他人听,就要考虑听者,考虑曲子的音乐性与艺术表现力,故而认为娱已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最近读<顾随诗词讲记>一书,却对古琴的’娱人娱己’有了一些想法。书中提到一个伟大的诗人,“出发点是小我,小己,而发展到最高便是替各民族全人类说话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王国维评后主词,大概意思就是说后主的词写出了所有人的悲哀)。顾先生还说“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否则,但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我想,顾先生的意思是一个伟大的诗人,需有一个广阔的胸襟,由‘小我’升华至‘大我’,才会有伟大的作品。
  那么如果古琴有“大琴家”之说的话,我想他一定是“娱人”的,因为他的琴能引起多数人的兴发感动,是多数人的共鸣。


 


 

  2,声韵皆有所主
  龚一先生说每个曲子都有一个‘主’,不用那么具象,但也不能偏离。
  我理解就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林黛玉,虽各有风姿,但那毕竟是林黛玉。如果说弹琴的人是二次创作,曲作者定了‘主’,那弹琴人的创作就在于各有千秋的风姿。其实我觉得这一点是大多数琴人的共识吧,至少我买的几本现代琴谱,琴曲介绍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的。

  3,清微淡远并不是琴曲的全部。
  龚一先生举了《大胡笳》,《广陵散》等来说明,一个有母子离别的悲凄,一个有替父报仇的悲愤,怎能用清微淡远来演绎!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误会了古人的意思,与别的乐器相比,古琴的音色用清微淡远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但如果所有的琴曲都刻意遵循这个标准来弹,那古琴也只有单调了。
  4,修身养性。
  龚一先生说这是从事任何一种艺术都会有的效果,只是古琴更浓厚一些。龚一先生从物理学上来论证说,古琴弦长,余音绵延,让人听了洗涤心肺,有‘客心洗流水’的效果,故而修身养性。
  我的经验是,自从学琴以来,为了更好的理解琴曲的缘故,对于古圣先贤的思想精神境界更加好奇,一支琴曲,引起的外延无限,不由得让人一步步去探求。这算不算是修身养性的功效呢。
  5,琴曲的删减
  龚一先生认为,琴曲的流传是不断的改进的,如今弹的流水已不是当年伯牙的流水,对于一些流传下来的琴谱,其中有繁冗不近如人意的地方,演绎时不防适当删减。但也说有一种情况是要绝对‘原汁原味’的,就是收录记载古曲的情况。
  能这样区别来对待不同的情况,我认为是比较的科学的,不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西固然有可能扭曲古琴的原貌,然而亦步亦趋跟在古人后面亦会影响到古琴的发展。

  龚一先生在讲到收录古谱时,提到《西麓堂琴统》,认为此谱的收录者独具慧眼,其中一些琴曲借调的运用远远早于西方乐器。我对于律学的东西一无所知,只好暂记在一边,若哪一天对律学突然开窍,再回头来砸摸。
  不擅记述,转述的观点或有辞不达意之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