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97岁作曲家罗忠镕去世,龚琳娜说他的作品“超级难唱”但会“一直唱下去”
2021-09-02 23:27:54 发表 | 来源:九派新闻

摘要:“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好学、正直、善良和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的心态。”



 

9月2日上午,作曲家、理论家、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罗忠镕去世,享年97岁。

2014年,罗忠镕90岁之际,歌唱家龚琳娜和沈洋合作录制了罗忠镕艺术歌曲专辑,包含《涉江采芙蓉》《卖花声》《渔家傲》《嫦娥》等18首曲子。一位观众说:“每一首都值得反复品味。”

龚琳娜与罗忠镕
 

“罗忠镕先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先锋,上世纪60、70年代他为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就非常特别,有超高的作曲技巧,意境深远,超级难唱,至今少有人唱罗先生的作品。”龚琳娜说,“罗先生的歌我会一直唱下去。”

作曲家谭盾评价:“清新的龚琳娜唱十二音无调性,和深厚的男低音沈洋搭腔……九十多岁的罗忠镕先生的艺术歌曲,深藏唐宋诗韵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孤独美。”

罗忠镕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除深入学习中国传统和民间音乐外,他还悉心钻研西方传统和现代作曲理论与技术,他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享誉世界,堪称新编古乐的典范。

龚琳娜、沈洋录制的《罗忠镕艺术歌曲》
 

他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三台县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唐宋时期已与成都齐名。“诗圣”杜甫曾在这里留下百余首不朽的诗篇,李商隐在三台也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首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就是在这儿一挥而就的。

罗忠镕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父亲虽然只读过私塾,但酷爱文学,家里全是书。从识字开始,罗忠镕便把父亲留下的书翻了又翻,看了又看。

18岁那年,罗忠镕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器乐、作曲。1944年,他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继续学小提琴,师从丁善德学习对位法,并自修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

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上世纪50年代先后创作了《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和《第一交响曲·浣溪沙》。两部作品由指挥家李德伦执棒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第一交响曲·浣溪沙》被中华文化促进会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音乐创作》1980年发表了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这首篇幅短小的艺术歌曲被公认为国内最早突破禁区,探索五声性十二音技法的代表作。艺术的热情不断催生出他的创作成果,他的作品在体裁、数量和质量上,后辈望尘莫及。他的作品启迪了音乐的创新,引领了当代中国艺术音乐转型的新潮流。后人评价其作品:“无论是交响大作,还是室内精品,无不以色彩见长,以凝练取胜。”

罗忠镕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教学达六十余年。享誉世界的作曲家陈其钢、谭盾、郭文景、陈怡、周龙等,都得到过他的启迪和教诲。作曲家鲍元恺曾说:“我们这一代作曲学子,恐怕没有哪一个没有受到过罗忠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外,罗忠镕翻译的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勋伯格和声学》、乔治·珀尔《序列音乐军作与无调性》、爱伦·福特《无调性音乐的结构》,以及他的专著《作曲初步练习》等成为我国专业作曲教学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

作曲家陈其钢曾说:“罗老师从不将个人的苦难挂在嘴上……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好学、正直、善良和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的心态……他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被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