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作曲家雷维模音乐事业成功要议
2021-08-17 10:30:40 发表 | 来源:搜狐-乐涛风潮

张季次 / 文•

引言

2017129日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我应邀观摩了“星海之夜•雷维模多声部作品音乐会”。这是维模先生自200110月举办首场音乐会至今的第五场音乐会。

吙嘿!16年间,“雷声”一串响,音乐会五场。够热够火够豪够壮哇。此举,不仅竖立维模先生人生里程标记,而且,似已刷新省、国音苑乐坛个人记录?其声波乐浪涌流,社会反响热烈,显然已是不争的“音乐现象”!

按理,在观摩现场的激动之中,于演出结束的“过滤”之后,尽快写就、发表一篇音评文章,逐一对整台晚会的主持水准、节目内容、作品风格、指挥艺术、伴奏水平、演唱特色、整体台风、舞台效果、剧场氛围等予以技术分析与艺术评价,并非难事。然而,我却迟迟不能动笔。因为,从音乐会的热烈反响,大获成功的光彩中,分明透示出维模先生音乐事业追求的情怀品位,修为个性。如果扬弃时效性、新闻性类的报道色调,稍事理性探究,窃以为,是否较单纯议评节目更为润玉烁金,感人心魄呢?

不妨择其要项析议——

深厚炽热的家国情怀

维模痴迷音乐、追求音乐、融入音乐、创造音乐、普及音乐、播洒音乐、扬名音乐的人生经历,即是他将家国情怀从朴素感性逐步上升至深沉理性,且又能持久保鲜的全过程。我读过维模的“大论”与“小章”,阅过他的“文存”和“序文”。字里行间,无不透现其纯净心迹:

维模崇敬、仿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矢志于以音乐艺术报效中华民族;

维模眷恋父老乡亲、山水天地的亲意恩情。他深情地诉说:“七岁那年,第一次听到美妙的琴声,是长辫子、红毛衣的山村女教师一边拉二胡一边教唱”。“十岁时,第一把二胡,是农民兼木匠的父亲和我共同制作的。墨斗线作琴弦,棕絲当马尾。我在田里打了一条菜花蛇,亲手剥下蛇皮蒙琴筒。我对这把原始简陋二胡的痴迷和热爱,胜过了以后若干年逐渐拥有的笛子、口琴、手风琴、龙头二胡、扬琴、钢琴。”“1963年冬,第一次在中学大操场上教全校师生唱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晨光初露的黎明,两鬓斑白的老校长在一旁打着手电筒为我照亮歌谱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维模有许多基层老中青小朋友,逢年过节,有“大山里飞来的拜年电话”叙旧说新,他更会常年专程或顺道进山返乡访友探亲……

正因为这血脉浓情,催化提炼出维模的家国情怀,并将其源源不断地注入他的音乐作品之中,淌乐行文,扬声飞歌。

严谨勤奋的敬业作风

在国内社会音乐界、群众文化界,重庆高校艺教界,维模以严谨勤奋、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著称。

他在四川省艺术館任职期间,在出任四川省社会音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上,凭其上述作风与创新理念,乘势顺潮,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发动基层,激活群文,广纳会员,创办刊物,拓展阵地,年年办会,理论研讨,以音会友,以文化人。把个社会音乐研究会及《四川社会音乐》与《巴蜀歌海》等刊物组织、举办、营推得风声水起,高潮迭涌。团结了省内外1200多名会员,其期刊高质多量,获广泛赞誉,刷新省、国同类期刊记录。年会、笔会、研讨会常开不断,音艺谊情厚,学术氛围浓。凝聚鼓舞群文人士,风云际会省、国名家,在群文系统形成群众音乐普及热流浪潮,提升了天府社会文化档次与知名度,获中国音协,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音乐周报》及广西、浙江、湖南等省音协的音乐刊物编辑部高度关注并派员参与。至今传为美谈,延伸思考怀念……

2005年底退休后,维模乐心未变,文思尤浓,受聘于西南师大育才学院,授教民族民间音乐,在广开讲座的同时,更著书立说。真可谓三尺莲台存严谨,一腔音情在舌耕啊。

滴水穿石的创作韧劲

维模的严谨勤奋,敬业奉献作风的展现,当数他在音乐实践、音乐理论的学习思辩、学术研考、创作过程中所具备的“滴水穿石”韧劲最为突出。

他圆梦音乐的轨迹是:渴望——憧憬——实践——再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

无论是打赤脚、穿草鞋时,还是穿布鞋、蹬皮鞋间;抑或是遮旧衣、苦学时,还是着正装、授教间。维模的学习态度,刻苦疯度,虽未达“悬梁刺股”,却坚似“滴水穿石”。

他的学习笔记,点滴成涓;他的手记文稿,洁净清爽;他的节目单册,详实规整;他的创作体会,心泉清澈;他的编辑思路,四方通渠;他的著述成果,水流波远;他的书信往来,和风谊语;他的音乐文存,水库蓄深;他的曲与妻词和,乐炽律热;妻的词和他曲谐,情深意笃。

显然,维模的细致积累,持之以恒,足以形象注释水柔成钢,精神化力的“滴水穿石”内涵寓意吧?

自然,没必要介绍维模的创作过程及细节啦。

水到渠成,轻列其近年音乐创作结晶——

雷维模的部分创作成果

音乐著述

《中国民族音乐概要》《儿童歌曲写作》《童声合唱》《实用简谱读法》《歌曲写作教程》

创作歌曲集

《丰收的中国——合唱重唱歌曲选》《中国的节日•雷维模创作歌曲选》《雷维模声乐作品选》《杨霞丹雷维模儿童音乐作品选》《雷维模合唱重唱歌曲选》

选编歌集

《夕阳紅•中老年喜欢的歌》《放歌90年•流行红歌精选》《中外名歌400首》《重唱对唱小合唱歌曲选》《中国三四十年代歌曲选》《中国八九十年代歌曲选》《娃娃说说唱唱》

(早年的《抒情歌曲选》系列略)

心灵互映的伴侣作家


 

月映阳辉,万物生长。其实,月与阳之天文自然现象即符阴阳太极的论说律常。

高山流水,琴瑟谐和。鸳鸯浮水,侣伴相随。不都如月映阳光?

而论及维模的音乐事业成功之道,焉能不热介杨霞丹女士?

杨霞丹,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词作家,尤其倾情儿童歌词创作。《中国当代歌词史》对她有文字介绍,《中国现代音乐史纲》(汪毓和著)、《中国音乐年鉴(1988)列其条目芳名。

而杨霞丹即雷维模的夫人!

在中外音乐界,伉俪同道并非奇事。然而,这对夫妻却奇而美之:两人系同乡同学,志同道合。女酷爱文学,男痴迷音乐。夫妻俩情深意切,相濡以沫。女词男曲,锦上添花。词律扣弦,灵光互映。

霞丹女士珍有童心,勤于笔耕,广有收获。单词、组歌,专集、创论,散文、小说,传记、评论,涉多种文体,描各异风情。

仅就歌词创作而言,她曾为词苑乐坛美美地创传了一段佳话:1982--1986年,全国少儿歌曲评比中,“在一次全国性的评奖中,七个省市选送同一个作者8件作品是绝无仅有的;在50件等级作品中,同一个作者获四个大奖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这“同一个作者”,即杨——霞——丹!

瞧!有这么个才女文友知音夫人,同谱词乐,互促共进,携手人生,维模怎能不如虎添翼,龙腾云飞于音乐世界,艺术人生?

维模音业成功的思考

固有的文化观点认为:文化艺术宝塔结构的组成,社会文化涵盖的群众文化单元是基础、是塔基。而专业艺术表演单元则为顶层、塔尖。姑且不论此论点是否完全正确。总之,维模在此“塔基”中競競业业地干了数十年。诚然,是壮阔的群众文化态势激发出他的责任担当、才情发挥,是时势造就了他的超凡作为。然而,也必须审视:在一段时期与特定地域,为什么偏偏只有维模“超凡”地煽起群文系统音乐普及与提高的红红焰焰炉火?为什么恰恰正是维模在红红火火中锻造了意志,且脱焰而出,完成了社会活动家到教授、学者的成功转型?无论从文化内涵与外延角度讲,还是从文化精神层面论,不管是谁,只要能为国为民做出突出贡献者即为人才、人物,又何须区分他置身于“塔基”还是“塔尖”呢?

但,不容忽视,当今,全社会对“塔基”及从事群众文化事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在某些方面并未得到与时俱进的“提高”,至少是本质的“上扬”。维模转型投身高校艺教后,仅就社会音乐刊物的规模、数量、效益等音乐普及现状而言,当年掀腾的热流,尚欠与文化态势发展同步的“后浪”续涌。在此,本笔绝无“标高”维模之意,因为,人物的标高,事物的鲜活,是不以人们“标高”或“压低”而不存在、不清晰的。

当然,留下的思考,又何止此点呢?

该回到本文开篇了:维模的第五场音乐会,乃至16年间的“雷声”一串响,音乐会五场,当然是维模音乐事业成功的标志性记录,甚至是他的音乐人生里程碑!

可是,我也得直议:

维模是成功的,是令同仁钦佩的,值得文艺人学习的!

然而,“五场个人作品音乐会”,几乎是个案!尤其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社会音乐家而言,大抵不能复制。除了个人作品的产能质量与个人精神追求,及个人综合实力因素关联外,社会提供的可及度似乎也不可畅达……

这,更印证了雷维模先生的独特成功!


 

[附录]|

雷维模音乐艺术简介

作曲家、教授、音乐学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南师大出版社音乐出版顾问,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曾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育才音乐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该机构精品课程推荐评审专家。

 

本文作者张季次艺术简介

张季次,笔名季风、红帆,词作家、艺()评人、社会音乐活动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历经从艺从政从文之路。曾任党政、社会学术组织诸多职务略。

长期致力于舞台艺术、群众音乐、文艺创作、文化策划,文化新闻出版发行、版权行政管理等工作;

常年发表文艺(音乐)评论与词作。

以其文艺评论专辑,专栏乐评《季风乐语》,四川网络平台《乐涛风潮》系列文艺(音乐〉评论文章,形成了饱含“音··情”,追求“真··新”,文意盎然,雅俗共赏的评议文风;

提倡文艺(音乐)评论这一文学样式消解学究气,鲜活生命力;尝试以诗与词的分行韵句短语评议艺界人物及其作品,使文评乐论走出“学术阁楼”,贴近社会大众,增强简洁度,散发情韵味,增强可读性,扩大受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