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家 > 音乐名家 > 正文
著名作曲家陈其钢:音乐是打造“原创遂昌”品牌的一个缩影
2019-08-28 18:22:17 发表 | 来源:中国网


   2018年3月2日,由国家大剧院、英国广播公司(BBC)古典广播、英国格拉摩根谷音乐节、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陈其钢作品《江城子》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中迎来世界首演。

  陈其钢的首部合唱作品,也是他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陈其钢说:“我希望像以往的创作一样做到极致,既挑战一下自己,也挑战一下合唱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指挥焦淼和团员们认为这是合唱团成立九年来演唱的最难的作品。

  然而,鲜有人知,陈其钢的这部作品竟然创作于浙江遂昌的青山绿水之中。

  2013年,陈其钢应好友之邀来到遂昌散心,来到群山怀绕,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遂昌躬耕书院。之后的6年时间里,陈其钢大多数时间便隐居在此,期间,创作了《万年欢》《江城子》《悲喜同源》《归来》等著名音乐作品。这个曾在巴黎生活了30多年的享誉世界的作曲家,把这里当作了他创作音乐的又一个“理想国”。

  无独有偶,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空。400年多年前,戏剧文豪汤显祖在遂昌这片青山绿水中创作了明清戏剧的至美篇章《牡丹亭》。几百年来,不朽名作《牡丹亭》已是家喻户晓,享誉世界。

  400年前,汤显祖被贬官“量移”到遂昌任知县,工于诗文的他便在遂昌这片土地上创作了《牡丹亭》等一系列作品;400年后,痛失爱子的陈其钢到遂昌散心,便流连此地,创作了《江城子》等著名音乐作品。一对艺术奇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400多年来,遂昌人民一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400年前汤显祖笔下的绿水青山延存至今;另一方面,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厚植文艺创作土壤,让好生态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如今,遂昌逐渐形成了以汤显祖文化为主导,红色文化、耕读文化、慈孝文化、畲族文化、好川文化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局面,并不断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将优秀文化“请进来”,让遂昌传统文化“走出去”,把遂昌打造成文艺作品创作、作品发布圣地和文化创意产品转化变现的聚集地。

  这些年,陈其钢在遂期间,除了创作,还积极致力于黄泥岭音乐村打造工作,与年轻的音乐人一起思考和探讨音乐创作。在他和陈雷激等人的影响下,常石磊、陈小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团队的其他成员,世界各地的青年音乐家也纷纷汇聚遂昌创作“寻梦”。

  “在陈老师的描绘中,遂昌是一个‘仙气’十足的地方,让人心生向往。”音乐人陈小朵说,来了以后,她发现遂昌不仅有秀丽的山水,还有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创作,共同追寻音乐的梦想。

  梦想需要舞台,艺术需要表达。“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遂昌……”2018年8月8日,在音乐筑梦班童稚的歌声中,2018年中国遂昌汤公音乐节正式拉开了序幕。由陈其钢领衔的一众奥运音乐人聚首遂昌,他们从鸟巢到山乡,唱响遂昌汤公音乐节。 中西方音乐大师、北京奥运会音乐团队、世界各地的“青培计划”音乐学员以及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孩子们同台献艺,奏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响,梦想之花绽放于遂昌。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咖、青年音乐家及怀揣音乐梦想的“同道中人”走进遂昌,他们在此阅读、漫步、沉思、创作,用音乐表达关于时间、永恒、爱与死亡的哲学。一个个汲取了遂昌绿水青山之灵气的音乐作品,在遂昌诞生,走走红于世界。遂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是一对翅膀,在这些 “音乐梦想家”的用心铸造下,让遂昌有了振翅高飞,响彻世界的可能。

  其实,原创音乐只是遂昌打造“原创遂昌”品牌的一个缩影。“原创”的触角不仅仅在艺术创作领域“开花结果”,也在其它领域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成为外界了解遂昌、走进遂昌、认识遂昌的重要“窗口”。

  遂昌的赶街公司,开创地享誉全国的农村电商“遂昌模式”,服务体系在全国17个省43个县12000多个行政村落地,服务覆盖1600多万村民。如今,赶街的服务模式经历了8年的探索和实践,历经多次战略转型升级,每一次的创新升级,几乎都引领了国内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无数失业青年、未就业大学生、传统供应商甚至田间地头的农民,纷纷“触电”奔上致富路。

  绿色惠农卡,采取有机整合惠农资金、电子货币定向支付及科学设置补贴梯度等举措,有效破解了基层惠农资金监管难题,最大限度发挥了惠农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这在全省亦属首创,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实现农村服务全覆盖,惠及5万多农户,在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保障农业三大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个个案例,一场场变革。“原创遂昌”所带来的,是不竭的发展之动力。“原创遂昌”品牌的打造创立,必将能为推动遂昌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李斌    | 责编:张云松


 

陈其钢 | 一个真正属于世界的作曲家 

 

新作首演

今年10月,陈其钢的两部新作即将先后在北京进行世界首演。10月18日,由国家大剧院、卡内基音乐厅、南尼德兰爱乐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爱乐音乐厅联合委约的《如戏人生》将由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10月29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上海艾萨克·斯坦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和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将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首演。

这两部作品将在随后的一年中,分别在美国及欧洲由不同的中国和欧美乐团与不同的演奏家和指挥家上演。同时,陈其钢还有两部新作首演日程也已确定。2018年2月10日,巴黎音乐城将举行陈其钢肖像音乐会,新作《魔幻单簧管》世界首演以及《梦之旅》、《京剧瞬间》、《回忆》、《五行》、《逝去的时光》等六部作品上演;2018年3月2日,由国家大剧院、悉尼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联合委约的新作《江城子》将举行世界首演

 

作品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

在过去的十年中,陈其钢的管弦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频繁上演。根据陈其钢官网提供的信息,过去三四年间,全球约六十个管弦乐团和机构上演了他的作品,仅去年在世界各地平均每不到一周就有一场演出,而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已确定的作品音乐会又有几十场。如此之多的作品上演率对于世界任何一位当代作曲家而言都是罕见的。大量的西方媒体对陈其钢的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陈其钢在某次访谈中说,“我的音乐逐渐变成了我自己,代替了我自己,人们虽然不认识我,但认识了我的音乐。这是一个作曲家最大的幸运。”

而这一切的背后蕴藏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或原因呢?

▼ 陈其钢《蝶恋花》-“多愁善感”

真诚做自己

陈其钢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环境的熏陶注定了他的音乐之路。1964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单簧管。文革后的197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镕先生。1984年,陈其钢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出国研究生考试,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同年获当代音乐大师梅西安赏识,破例纳为关门弟子。也许在别人看来,陈其钢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却自认“不是一个有天分的人,一切的改变均来自后天的努力与机缘,且与梅西安和罗忠镕密切相关。”这两位老师留给陈其钢最大的影响据陈其钢说,是“拒绝权利的诱惑,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作曲家”。跟随梅西安四年之久,梅西安在为人处事与艺术观念上给予陈其钢极大影响,其核心就是,“做自己”。

▼ 陈其钢1986年在梅西安家

陈其钢曾经在文章中写到,“从罗忠鎔老师那里不仅学到知识和技术手法,也感受到罗老师超凡的悟性和为人,那一份笑看云卷云舒的淡然至今仍然影响着他。”而罗老师的画家儿子罗铮也深深启发着他,他说:“从罗铮身上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质量和力量来自灵魂最深层次的无拘无束。没有虚荣心,没有功利目标,没有金钱交换,没有技术炫耀,没有哭天抢地,没有讨好权贵和政治投机,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知道比较为何物,不想通过作品证明什么,这些都是作品质量和个性的基础。”

▼ 陈其钢1991年与罗忠镕老师

躬耕之心

身为一位当代音乐作曲家,常年居住在巴黎的陈其钢被国内大众所知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是那一曲《我和你》以简单温暖朴实的音乐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10年起他相继为张艺谋的三部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写作电影配乐。尽管电影音乐使更多人了解了他,陈其钢却觉得“经历过了,学习过了,该干点儿其他的了”,毅然将工作重心转回他钟爱的纯音乐创作。

▼ 陈其钢2011年与美国小提琴家Joshua Bell排练《金陵十三钗》音乐

2012年,爱子陈雨黎因意外不幸去世,在巨大的打击和悲痛之后,陈其钢说,“这是雨黎用生命给他的礼物”。陈其钢以他独有的方式承受着,思念着,蜕变着。雨黎去世几个月后,陈其钢离开了城市,去了“躬耕书院”,一个远离市井喧嚣,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潜心写作,闭门谢客,一去已是四年!面对极端孤独单调的每日生活,陈其钢活得津津有味。他说,“每天除了写作之外,就是读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无能,也越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所谓成绩有很大的偶然性。”他也说:“艺术家追求的是真善美,当找到美感的那一刹那,是非常幸福的。为此,我愿意孤独探索,即便对别人来说毫无价值也没有关系……”他坦言,“今天自己创作的一切还没有得到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很可能明年,后年我会被遗忘。所以,淡然处之保持初心是我对自己时刻的提醒和要求。”

写作之余,他于2015年创办了“躬耕书院音乐工作坊”,与有追求的作曲学子共同探讨音乐。在那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们畅所欲言,激辩见解,交流心得。这些与年轻人的交流,使陈其钢宛若重获新生。

PHOTO © 孙慧/Eric

陈其钢自认只是一个本分的作曲家,对今天获得的一切非常感恩。“从客观条件来说,我很幸运自己的人生能够起始于一个艺术家庭,能够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和历练,能够碰到超凡的好老师,能够长时间地走出国门看世界,理解世界的多样和自己的渺小,能够碰到那样多的伯乐,特别是梅西安大师,法国广播电台的历任音乐管理人,我的法国和英国独家出版社(从1985至今的所有作品均被出版),2002年结识了余隆这位致力于新音乐推广的指挥家和很多更年轻的杰出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附1:陈其钢解读新作,乐队变奏曲《如戏人生》

附2:陈其钢解读新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

附1:新作品《如戏人生》解读

* 由国家大剧院、卡内基音乐厅、南尼德兰爱乐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爱乐音乐厅联合委约

* 将于今年10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由吕嘉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演

陈其钢说:这是我创作的第二首乐队变奏曲,第一首是“乱弹”,颠覆了我以往的很多表达习惯,所以很想再突破一次自己。这次写作历时六个月,多次易稿,困难重重,几度想放弃。原因除了能力有限之外,主要来自突破自我的愿望,想让一个不断重复的素材既保持新意,又不故弄玄虚或声嘶力竭。这些想法就像一个牢笼,让自己迈不开脚步。现在作品完成了,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能否长大,我一无所知,只能听天由命了!

写作如同人生,人们抱着良好的愿望和理想,追求完满的结局。但命运无常,并非总如人意。而且,无论人生“成功”还是“失败”,都像是一出大戏,一度热闹喧嚣,辉煌耀眼,以为是真的,但到头来都要谢幕,无论是明星、政要还是拾垃圾的老太,等待我们的都是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

因此,我将这首作品取名“如戏人生”,寓意人生轻松起步-跌宕变幻-艰难险阻-辉煌灿烂-温情告别-化为乌有的心路历程。作品由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为基础,以螺旋上升的形式不断重复、变化和增长,到达顶峰之后忽然沉寂归零,悲壮之余,是淡淡的萧瑟凄凉。

附2:新作品《悲喜同源》解读

* 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上海艾萨克·斯坦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和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

* 今年10月29日将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首演。

陈其钢说:《悲喜同源》是一首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并题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20周年。

音乐主题素材是在古曲“阳关三叠”(源自唐代诗人王维(699—759)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基础上变形而成。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不单因为阳关三叠是我从年轻时就喜爱的音调,更因为它所陈述的是人生的永恒话题-离别,离别时人们对奔向未知前程的憧憬与告别(永别)时的悲情。

人们因得而喜,因失而悲,但一切事物皆由阴阳两面组成,悲与喜如同得与失,有得必有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得就是失,失也就是得。得与失,悲与喜,都是人生过程中的瞬间,得到的一切终将留给他人,留给自己的其实是虚无。

所以,我想通过这首作品表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情,而想将悲与喜这一对不能分割的孪生,通过大喜与大悲,激越与深情的穿插对比,升华成为人间大爱的统一体。

写作每一首作品对我都是挑战,“悲喜同源”也不例外。在写作过程中,我希望超越自己已有的表现方式,达到艺术与美学的新高度,但又深感力不从心。写到最后,唯一有把握的只是真诚面对自我,真诚表述自我,剩下的只能由听者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