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曲艺戏剧 > 最新资讯 > 正文
访谈 | “反叛与传承”京剧大宅门的前世今生
2019-03-22 12:42:15 发表 | 来源:北京市剧院

 

 

提到传统艺术,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抑或景观化的历史民俗……在充满动态和碎片的当代生活与互联网场景中,传统艺术的生长已不像主流所倡导的“传承发展”那样简单,所谓的“传统”与“当代”、“原始”或“科技”都不再如它们的词义本身那样形成对立。

 

 

昔日被认定“ 沉闷、古老、无聊 ”的传统文化,逐步走下高冷神坛,成为了年轻人生活、精神的调味儿剂。去年刮起“鉴宝”热潮的《国家宝藏》,利用男神王凯的穿越小剧场,吸引了一大波儿年轻人成为弹幕军团。

 

 

七大博物馆掀起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脑洞清奇,文案新鲜,节奏带感,让一大波儿年轻人,笑死在国宝的泥土堆儿里。

 

 

还有长了我们700岁的故宫,调戏了雍正爷的表情包,玩起了综艺节目跨界,今年又上演了一场灯光秀的惊喜,把一大波儿年轻人对传统故宫的印象,重新粉刷了一遍。

 

 

这一波儿又一波儿再一波儿的年轻人,爱上了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他们哼起了国风流行乐,玩起了二胡小花鼓;他们描起了京剧的脸谱,捻着兰花指唱二黄;他们穿着汉服、戏服走在街巷弄堂,一笑三回眸。

 

可见,年轻人也不是只懂朋克、二次元的叛逆少年,我们也喜欢倚吊凭栏的娴静,霓裳羽衣的仙气。当传统文化愿意开口说我们能听得懂的话,我们自然是愿意对话的。他们用他们的包容,我们用我们的开放,形成了对话平等。所谓平等,无非就是我们能够站到彼此的角度去审视,而不是一味索求对方的理解和迭代。

 

 

在老北京的传统文化里,京剧是从茶楼到戏园子里忘我的追捧、山呼的喝彩,是几代中国人欲罢不能的疯狂沉醉与痴迷。在那些有情和无情岁月里,京剧之于大多数北京人、中国人,既是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态度、生命意趣,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

 

 

但现在,生长在北京的孩子,有几个常常去听戏的呢?有人说,自己外行,就不看了。其实,戏就该是演给普通观众看的,正如菜就该是做给大众食客吃的,而不是专做给美食家吃的。好戏应该具有穿透“专业”的力量,为广大业内、业外人士所共同接受,既能让资深的“内行”挑不出毛病,又能让从未接触过的“外行”一见钟情。

 

 

于是,《大宅门》的“亲生父亲”郭宝昌导演亲自操刀,与李卓群导演合作排了一部京剧版《大宅门》。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宝爷有暗示性地加入了很多京剧元素,但他的“京剧梦”并未浅尝辄止,直到京剧版的《大宅门》才算真正圆了他的梦。从精美雅致的扮相,到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演员团队,宝爷是打定了主意,要用京剧和年轻人磨上一磨。

 

 

用京剧和流行元素融合起来,与年轻人来一场彻底的 “ 肌肤之亲 ” 。而当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的日常,文化自信就慢慢地培养起来,被遗忘的文化就会愈发被了解。

 

 

由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支持运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演出剧目京剧《大宅门》受邀做客电台访谈,与各位观众进行剧目以及剧目背后的深度故事分享。

 

 

本期节目邀请了京剧《大宅门》的导演、编剧李卓群,剧中男主角白景琦的扮演者马博通,女主角杨九红的扮演者窦晓璇。节目由Gina和尧小正主持。

 

 

李卓群

京剧《大宅门》的导演、编剧

 

 

马博通

剧中饰演男主角白景琦

 

 

窦晓璇

剧中饰演女主角杨九红

 

 

"

京剧版大宅门听说和电视剧的剧情好像不太一样,不一样在哪?创作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来考虑?

 

一直说大宅门是特别现代的传统京剧,李卓群老师也是“现代意识和时代观念注入传统京剧”的践行者,那您觉得传统京剧如何跟时代结合?在大宅门当中是如何体现的?

 

听说在演大宅门之前,博通老师最珍爱的就是自己的一头秀发,每天早上都要花时间来收拾发型,但是接了这个角色,就把头发剃了,有这回事吗?心疼吗?

 

杨九红的感情生活特别丰富,身份背景也很复杂,和晓璇老师之前的一些角色都不太一样,当时这种角色上的转变有没有给您带来困扰,是如何调整自己入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