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活动 > 活动讲座 > 正文
从新版《中国古琴珍萃》谈传世琴的鉴赏与收藏
2016-05-01 20:13:00 发表 | 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今虞琴社80周年社庆纪念活动·琴学专题系列讲座之一
 
从新版《中国古琴珍萃》谈传世琴的鉴赏与收藏
 
时间:2016年4月28日周四14:00-15:3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一楼小音乐厅
主讲人:吴钊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戴微(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综述:王乒乒
摄影:朱胤纲



 
 
4月28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吴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古琴鉴赏与收藏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共包括三个部分,包括《中国古琴珍萃》一书重新增补编辑的过程,结合某些传世名琴,对古琴鉴定与收藏现状及方法作一概括性的介绍。
 
《中国古琴珍萃》最早出版于1999年,主要供古琴收藏爱好者使用。吴老师指出,收藏古琴有一个规律就是,要多见好琴、真琴,练好眼力,如此碰到好琴时才有决断。很多古琴收藏爱好者们,都喜欢老琴,但是又不能断定其真假,《中国古琴珍萃》的出版,事实上就是给予他们的一本参考。吴老师讲述,一开始这本书定价700多,因为价格贵,少有人问津,便逐渐没有了。后来,有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书的价格也被越炒越高,甚至到了一万多。于是,很多出版社便开始找吴老师,要求再版。所以,在经过院领导的批准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有了现在再版后的《中国古琴珍萃》,他在原书一百零几把琴的基础上重新增加了60多把。其实,根据修改的篇幅已经是一本新书了,但是还是算原书的增订版。其中有的琴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有疏漏的。
 
目前,大家对古琴非常有兴趣,那么关于古琴的鉴定收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吴老师讲述,对于古琴鉴定来说,最知名的就是故宫国务院的古琴鉴定专家郑珉中先生,其他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业余的。在此,吴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较为知名的传世名琴。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盛唐时期的古琴“九霄环佩”。而之所以鉴定它为盛唐器物,就是因为它的结构特点。在此,吴老师还对这把琴的历来收藏者作了一个介绍。除了这把琴之外,伏羲氏的琴还有几把,有的也叫九霄环佩。比较重要的有北宋初年的“虞廷清韵”,该琴原有上海琴家吴振平收藏,它是北宋宫廷的琴。这把琴也是再版后的《中国古琴珍萃》中新加的,有很重要的研究上的参考性。
 
吴老师讲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九霄环佩”的有效弦长是114.2,很厚很大,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不同时代尺子尺寸的差异。据文献记载,开元通宝尺子的直径是唐尺的八分,唐尺的八分计算起来,一尺大约为30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用开元的尺子来测量,尺寸就会有差异。在此,吴老师还讲述了日本保存的两把唐琴。从汉代的蔡邕开始,琴的长度为三尺三寸六,合乎天道。但是历代的尺子不同,因此每一朝代的三尺三寸六都有所不同。但是即便当时测量这两把唐琴用的尺子,被证明是唐尺,也还得要结合琴所用木头、形制等进行综合考量。吴老师特别强调,古琴鉴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哪个朝代就是哪个朝代,除了尺子以外,还要顾及古琴的木头,形制,徽漆,断纹等方方面面。北宋开始,古琴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继续保持比较宽厚圆,肥,另一种则是北宋后期呈现的扁平型。再有,吴老师对仲尼式古琴出现时间有着自己的看法,其时并不晚,再版的《中国古琴珍萃》中就增加了仲尼式古琴。他认为传统的鉴定法是有一定的片面性,古琴的鉴定要跟考古方面的文化器物类型学相结合。在此,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很多仲尼式琴,包括成公亮的“秋籁”,吴景略的“太古遗音”,吴老师自己收藏的“风雷”等等。他强调,事实上古代做琴和今天做琴是一样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以至于流传下来的古琴,未必都是好的。所以我们真正要收藏的,除了是古代的琴以外,还要看琴的声音,要收藏好的东西。
讲座中,吴钊老师收藏的诸多名琴,让同学们以及校外古琴爱好者们都大开眼界。讲座结束,听众就古琴如何判断真假,材质等问题与吴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