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财经 > 音乐财经 > 正文
中国第一份戏剧行业调查报告,你的薪资达标没?
2020-07-27 09:41:46 发表 | 来源:后台有戏

 

 

本期热点

 

解读2018舞监行业调查报告

 

 

文字:Lavine Leyu Luo

调查报告原作者:石玥

 

大家好,我是Lavine,一名留美归国的在职舞监。回国的一年,认识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事,搞了一个公众号,写了几个字。

 

其中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情味如此浓厚的行业,低门槛的业内组织少之又少,针对从业者的数据调查分享更是近乎于无。每每写推文,总感觉文字根据都是自己的臆想。相比之下,美国的舞监协会隔年会公布一份普查报告,展示从业者的年龄、教育、性别、薪资 等各种数据。

 

当小伙伴石玥与我分享了她写的《中国舞台监督行业情况调查》初稿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并获得了她的同意,定稿后由我编写公众号版本。从设计问卷到撰写调查报告,石玥在没有官方组织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份报告,其中的努力与坚持不可度量。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仅仅是她辛苦成果的一小部分,希望大家有空可以去文章末尾查看原文,并参与2020年度舞台监督调查报告,让优质的内容继续下去!

 

 

 

关于作者 --- 石玥

 

石玥,舞台监督,剧场技术翻译(普通话英文互译)。曾在中美两国学习戏剧与舞台管理。在美国期间担任助教,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专业课“助理舞台监督”,辅助讲授“舞台管理 I”。在国内外大小规模的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和乐园娱乐演出担任过舞台管理相关职务。近期荣获USITT 美国舞台技术学会颁发的 2020 年舞台监督奖。依然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梦想未来能为中国舞台管理教育做出一些贡献 ☺。

 

教育经历:上海戏剧学院 2017 届剧场技术管理艺术学士 BFA,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 2020 届舞台管理艺术硕士 MFA。

 

 

 

 

 

声明

 

 

 

调查问卷全部为匿名填写,一共有 106 份有效答卷,为减少答案干扰和误差,作者限制了同公司同制作团队的有效答卷人数。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戏剧环境,收到这个有效答卷的数值是比较可观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本人的学习工作经历,该调查答卷人有50%现居上海,同时对答卷人的年龄、学历有一定影响。请各位读者在阅读接下来的报告节选时考虑此因素,数据仅供参考,不建议作为个人职业规划对照。

 

图示1:答卷人的出生地与现居地人数排行 ▲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摘要总结大多数读者可能比较关心的部分,为大家阅读方便,以下除直接引用外,全部为Lavine个人对报告中数据的注解,不代表作者观点。

 

 

聚焦一:

 

工作时长  

 

        由于我国舞监定义不明,“舞台监督“工作性质、工作时长、和相应薪资可能有着天壤之别,光是剧院内的场地舞台(协调)监督和项目上的舞监在工作性质上就有着极大的区别,同一头衔下工作内容和环境变动幅度较大。单单从数据中看,我们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些数据,也很难分辨每一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所以再次强调,本报告的薪资范畴和工作时长仅供各位参考,不建议将其作为个人求职路上的定位标准。

 

        数据14中作者展示了舞监在最近一个项目中的每周工作时长,在暂时不考量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情况下,平均每周工作41-50小时占比最多,约21%(我国法定最长工作时间约为每周42小时),其次则分别为:51-60小时,31-40小时,和61-70小时。

 

        有意思的是,13%的答卷人选择了“每周工作小于10小时”,其中绝大多数答卷人工作经历少于5年,选择了“全程参与每场排练”的答卷人占71%,而在校生仅占21%。对于这14名答卷人的从业性质(全职?斜杠志愿者?)我们不能妄加定论,这样的数据呈现是否属于“最近一个项目”的特殊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作者也未呈现这部分答卷人的薪资状况,我们只能粗略推测,对于刚入行的舞监来说,非全职工作可能是一种常态

 

图示2:舞监在最近一部项目中每周平均工作时长▲ 

 

 

 

聚焦二:

 

每周薪资  

 

        关于薪资,本报告为与美国同比,也为了更方便计算小型项目中的薪资,作者使用了周薪作为计量单位,反应的是“中国舞台监督在最近一个担任舞台监督的项目中的周薪”,并未与工作单位性质(如剧院vs项目,固定聘用vs项目聘用)做交叉对比,也不排除一些项目的特殊性。有意思的是,“无薪资”和周薪“5000 元以上”这两个情况的人数最多,均为16人,其中无薪资答卷中69%为在读学生,而“5000元以上”的答卷中有88%的受访人最近一个项目担任的是总舞台监督/舞台总监。

 

图示3:最近一部项目的每周薪资 ▲ 

 

        此外,在106名答卷人中,超过半数在舞监工作外还兼职其他工作,以设计与技术方向和制作管理方向为主,兼职的工作中最多数为制作人(8名),其次为舞台设计师(6名),还有小部分参与答卷的舞台监督同时任职翻译、教师、作者 等非核心戏剧制作岗位。作者同时对比了兼职与舞监周薪的相关情况,刨除“无薪资“一栏中的学生占比,各薪资层次的舞监在有无兼职上没有明显趋势。由此推测,中国舞台监督兼职其他岗位的情况较为普遍,大多数与戏剧制作相关,仍属于同行业岗位。

 

 

 

聚焦三:

 

  中国舞监群体肖像  

 

        就像作者提到,由于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较晚,明确定义的“舞台监督”职位直到近十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而据我了解,目前国内没有真正针对舞台监督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比较落后,大部分包含舞台监督课程的专业以“舞台技术管理”或“剧场管理”为学位名称,师资集中在中戏、上戏、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中,而社会上“舞台监督课程”则多为各种演艺机构举办的收费短期学习班,其课程设置华而不实,内容差强人意,并不能起到真正的舞监培训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中国舞监有一个明显的分层,以三十岁左右为界,在性别和学位上两个年龄段都呈现相反的面貌。

 

        从106份答卷中总结,70%舞台监督年龄在21岁-30之间,对比2017年美国数据此区间占比的53%,中国大陆舞台监督确实偏年轻,其中中女性更多,占比约为58%,男性占比42%;而在中年段以上的舞台监督中,男性占比59%(27位31岁以上的舞监中男性有16位),女性41%。

 

        根据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受访舞监已取得大学本科学位,其次为硕士学位,占全人数17%,而正在攻读及获得硕士学位的舞监中,(据粗略推算)过半数有海外留学经历。作者同时对性别及最高学历进行交叉对比,发现已取得大学学位的舞监中男性占多数(约58%),而正在攻读本科学位的舞监中,绝大多是女性(约86%),研究生学位中女性也占77%。此数据趋势与前文的性别年龄交叉对比相吻合,由此推测,1990年后出生的中国舞监正在扭转市场,逐渐呈现女多男少的行业面貌,而不论年龄,女性舞监都更趋向于取得更高等学位。

 

图示4:舞监性别-最高学历交叉对比 ▲ 

 

图示5:舞监学历-性别交叉分布 ▲ 

 

        这样的数据是否意味着女性将成为未来数年舞监行业的中坚力量,是否代表着女性将占领行业主要位置,舞监就业能否达到性别较为平等的状态呢?我认为这个答案并不明确,中国舞监性别平等的状况还有待考究。正如作者指出,我们仍能在各种舞监招聘启事中看到“只招男性/女性”等要求,而招聘单位仅仅将“女性通常比男性细心”或者“男性比女性能承担更多体力劳动”作为主观依据,明显是过于武断而带有性别偏见的。

 

        对于舞台监督来说,招男性女性的差别在哪里呢?难道只有男性或者是男性就一定擅长舞台技术,而只有女性或者是女性就一定细心体贴吗?如果工作要求需要搬运重物,那就直接写“能够搬运 30kg 以上 的重物”,而不是“招男性(因为男性能搬重物)”;如果舞台监督需要照顾儿童演员,那就直接把这个需求写清楚,而不是只写“只招女性”。性别平等是机会平等,胜任工作靠的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而不是性别标签强加的“优势”。

——石玥

 

 

 

        中国舞监行业发展状况错综复杂,暂时缺乏从业标准,而这份调查报告第一次给我们描绘了行业全貌,让人耳目一新。本次解读由于篇幅限制,只能给大家带来三部分焦点内容,原报告中还包含着大量有趣的信息和中美对比,如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所在剧场规模 等。再一次感谢石玥,在戏剧行业非官方普查方面开创先河,用数据说话,真正地看见中国舞监行业环境和从业状态。

 

 

 

 

 

解读人Lavine

罗乐瑜(Lavine Leyu Luo),国家大剧院舞台协调监督,后台有戏创始人,曾著《十月,世界舞监日,Thank you 10!》、《舞台保命指南》等文章。201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戏剧专业舞台监督方向。曾任职于美国旧金山 American Conservatory Theater制作管理团队、纽约州Hangar Theater Company制作管理团队,作为舞监在中美两国巡演过百场。Get到过最值得炫耀的技能:开卡车。

 

 

(来源: 后台有戏 公众号 backstagejobs_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