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财经 > 音乐财经 > 正文
遍地开花的音乐节:赔钱赚吆喝
2019-05-10 00:43:38 发表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这个五月,你和音乐节约会了吗?

  最近几年,音乐节已然成为年轻人的狂欢盛会,许多户外音乐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事实上,除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音乐节外,多数音乐节却呈亏损状态。

  背后的经济账

  据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音乐节一共为24台。2009之后,音乐节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4年全国共举办148台音乐节。2015获批音乐节大量减少,全年举办110台。而据相关报道,2016年音乐节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局面,全年共举办了200多台演出。

  如火如荼的音乐节背后的经济账到底是怎样算的呢?

  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音乐节收入主要有3个方面:票房、赞助、衍生收入。票房+赞助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一般票房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65%,衍生消费占比5%-10%。

  举例来看,2013年的草莓音乐节,在北京、上海举办花费了1800万元制作费用,有24万的入场观众,获得了接近2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加上赞助,最终共获得了400多万元的利润。

  微影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5音乐节的那些事儿》研报显示,2015年,音乐节衍生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10%,国内音乐节对衍生品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长江国际音乐节主办方华江亿动CEO唐晓蕾表示:“衍生品部分的市场潜力是惊人的,像DISNEY LIVE在中国巡演,孩子们看完演出后,纷纷购买杯子、玩偶、冰淇淋等衍生品,其购买额度一般是门票的一倍,衍生品带来的收入远远大于门票收入。”

  文化产业导刊副主编、文化产业评论主编朱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举办音乐节的公司组织,有的是专业机构,有的是非专业机构或者景区组织,他们对于音乐节的操作能力、认知举办水平有所不同。

  如果由一些没有经验的公司来举办音乐节的话,前期很难有盈利,只能花钱买经验;而如果由比较有经验的公司来举办的话,相对来说情况可能会好一些,朱嘉继续向记者说道。

  想要提升音乐节的质量和观众票房,演出艺人的知名度也非常重要。行业评论人王毅指出,能够邀请参演的艺人重量,往往意味着音乐节的质量。如果邀请一些不知名的乐队或歌手,吸引不到足够多的观众,票房无法保证,也不利于后期打响品牌、扩大规模。

  实际上,音乐节并非短期内能够盈利的事物。迷笛CEO单蔚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音乐节不是一个短期内能产生很多经济效益的事物。无论是资金还是耐心上若都不具备持久性的话,要慎入这个行业。

  多数音乐节亏损

  音乐节“遍地开花”的同时,却难以掩盖部分音乐节亏损的现实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盈利的音乐节还不到15%。以2012年的成都大爱音乐节为例,据了解,6000万元的高投入却仅仅换回300万元的惨淡票房,亏损高达5000多万元。

  沈阳市文化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葛魏坦言,在开始的几年里,音乐节是小众团体的自娱自乐。因为面向的群体在社会中相对处于边缘化,也谈不上什么经济收益。

  按照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的说法,直到2012年,99%的户外音乐节都亏损。“迷笛音乐节”是迷笛音乐学校创办国内首个纯正的摇滚音乐节,然而在最早的三年里,迷笛其实一直免票。

  在张帆看来,缺乏产业的支撑使得音乐节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好在几年的赔本积累至少赚回了吆喝。痛苦的信仰、谢天笑等一批优秀的乐队和歌手通过音乐节被介绍给了年轻歌迷,又通过乐迷间的口口相传积累了人气。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迷笛,音乐节逐渐成了音乐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几股上升力量之一。现在音乐节和商演的收入已经可以占到乐手总收入的70%。

  从事音乐节策划的许先生也表示:“说白了,多数音乐节都是在赔本赚吆喝”。

  音乐节初期难盈利。闫素飞说道,很多看不见的支出让音乐节难以在初期盈利,包括乐队费用、音乐节的前期宣传费、舞美设计费、环境舞台布置费、乐队演出及交通费、工作人员交通住宿和报销、电费等经营成本。

  谈到亏损主要原因,闫素飞认为,因为行业没有良性运作、品质不高、发展粗糙,吸引社会层次有限;缺少主题、形式单一、内容上不能多元化;部分音乐节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不具招商引资优势。

  而国内音乐节的收入还需要获得商家的赞助。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伟此前指出,“找到一个最具先进性且认同我们理念的企业至关重要,这样在一些具体活动中我们才能保持高度一致”。不过,东北大学高管学院李世才教授认为,在与赞助商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理念不合等问题也在所难免。

  此外,朱嘉还指出,音乐节属于室外的大型活动,需要向政府报批,其中就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对于音乐节的影响也十分大。比如已经获得了政府的场地审批,但是由于国家要举办一些重要的大型活动,从而取消或推迟音乐节的举行。部分音乐节的报批流程,对外宣传、售票等环节可能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是一场赌博,因为总有可能会发生无法预料的意外而导致无法举办。

  正如2016年的草莓音乐节,由于主办方场地规划不得当,首演当天,举办地香河的交通严重瘫痪,很多观众被滞留在高速路上,最后大家只能徒步到达音乐节演出地点。

  扭亏为盈

  “随着音乐节数量呈几何倍数上涨,乐迷对音乐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快消式音乐节将在洗牌过程中被大量淘汰。”葛魏说。

  盒子乐队创始人阿熊也表示,当音乐人奔波于走穴赶场,创作缺乏创新与活力,这样的现场音乐早晚要走下坡路。

  在国外,许多成功的音乐节都有着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上多元包容的特点。比如著名的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除了乐队演出之外,每到晚上主舞台外还会有马戏、魔术和杂耍,让音乐节有了专属的独特烙印。

  中国的很多音乐节还处在发育期,培育自己的品牌还需要精耕细作,只有用更踏实、更务实、更理性的态度对待音乐节,音乐节才能成长起来并给我们回报,闫素飞告诉记者。

  在泛娱乐和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朱嘉认为,音乐节不妨凸显娱乐的互动性,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在音乐节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并进行互动娱乐会更好。

  朱嘉还认为,将来音乐节应该朝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音乐节还可以跟景区合作,因为景区很多自然景观的景区有稳定的客流量,或者还可以和一些公园合作。

  比如迷笛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山东即墨的古城音乐节等。以迷笛音乐节为例,2010年国庆期间,江苏省镇江市举办了“长江迷笛音乐节”,据官方数据显示,音乐会期间,镇江市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等收入总额位列江苏省首位,可见,音乐节确实可以帮助带动当地旅游等产业。
 

“音乐节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直播,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关注量以及丰富其盈利模式。此外,科技的进步带来了VR以及AR。可以利用将无法到场的艺人表演呈现给观众。”朱嘉说道。

  消费者刘小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自己参加过2016年11月的深圳草莓音乐节,音乐节一共周六和周日两天,每天歌手不同,演出从下午一点持续到晚上,但每天比较知名的演出者比较少,自己去的那天有好妹妹乐队、陈鸿宇、马頔。音乐节演出主要偏摇滚、金属,更适合年轻人。

  对于小众的摇滚乐团,刘小姐虽然坦言“不太欣赏得来”,但也表示当时确实挺享受音乐节的氛围。被问及有时间的话是否还会去参加音乐节时,刘小姐表示,“有时间的话还会去的,有很多音乐人就是从这种音乐节走出去的,其中还是不乏好音乐和好音乐人的,享受音乐也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放松。”

  闫素飞认为,音乐节要发展品牌效应,拥有独特的音乐审美和专业化、个性化的内容,只要IP拥有了粉丝效应,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市场优势。

      记者 刘一庆